三尺講臺,是耕耘不輟的天地;一方教室,是點亮心靈的舞臺。李菊麗,臺州學院附屬中學副校長、語文教師。從教19年來,她以溫暖之心教學,以虔誠之態育人,榮獲省春蠶獎等多項榮譽,被列為浙派名師培養對象。
近日,記者見到李菊麗時,她正帶領學生們學習《記承天寺夜游》。從蘇軾的坎坷仕途到豁達心境,她總能把抽象的知識點表達得通俗易懂,讓學生輕而易舉地感受到文學作品的魅力。
學生顧珞凡說:“李老師的語文課不是枯燥的知識點的堆砌,而是充滿樂趣與溫度的探索,讓我們真正走進語文背后的故事與情感。”
將語文的教學活動置于現實情境之中,以文學的力量點燃學生對生活的熱愛,這是李菊麗獨特的“寫實”教學風格。這一教學風格的形成,與她的支教經歷密不可分。2020年,李菊麗赴匯溪鎮中學任教,在那里,她接觸到了許多家庭教育缺失、學習基礎薄弱的學生,這讓她深刻感受到,文學的意義不僅在于展示世界的美好,更在于照亮人的內心,播撒自信的火種。
回想起這段時光,李菊麗溫情地說:“在我支教的地方,我看到了不同的生命狀態,看到了不同的家庭教育,這讓我進一步感受到了肩頭的責任——讓學生因為喜歡語文而熱愛生活。他們可以不是詩人,但一定要讓自己的生活成為詩。這也督促我不斷提升教學質量,豐富教學手段,讓我變得更踏實了。”
教學之外,李菊麗還承擔著學校的德育工作。她倡導“培養身心健康的學生”,用心關注每一個孩子的全面成長。在她的帶領下,學校大力推行“85120”健康行動計劃,文體活動全面開花,讓學生在快樂中提高道德修養、人文素養和身心健康,真正做到“育人啟智,德體同養”。
臺州學院附屬中學德育處主任周曉丹說:“李菊麗副校長經常和我說,德育是‘讓一群有情懷的人一起做溫暖的事’。她不僅有清晰的規劃,而且一直跟我們奮戰在德育一線。”
“真正的教育不止于知識的傳遞,它更關乎生命的舒展、精神的明亮和人格的挺立,讓孩子的特長有展示的舞臺和機會,讓每個孩子越來越自信。”李菊麗說。
在教育沃土上深耕的李菊麗始終相信,教育是生命的彼此成就。她以終身學習的姿態,持續優化自我,如燈塔般守望學生的遠航。在這條漫漫長路上,她心懷赤誠,以語文為槳、以情懷為帆,助每一個孩子成為有光的人——溫暖自己,亦照亮家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