編者按:青年入鄉,是人才與鄉村的“雙向奔赴”。如今,越來越多青春力量在臨海鄉村拔節生長。即日起,本報開設“創青‘村’故事”專欄,陸續刊登部分優秀青年以新理念激活鄉土、用新技術賦能產業、靠新業態繪就鄉村新圖景的奮斗事跡。期待他們的故事,能激勵更多青年奔赴沃野,展現青春作為,彰顯青春風采,貢獻青春力量,奮力書寫為中國式現代化挺膺擔當的青春篇章。
在鄉村振興的時代浪潮中,越來越多年輕人選擇回歸鄉土,用智慧與汗水澆灌夢想。95后臨海姑娘林紫薇便是其中一員。當同齡人在寫字樓敲著鍵盤時,這個扎著馬尾的姑娘正站在林間,把帶著晨露的藍莓塞進快遞箱,讓大山里的酸甜味直通北上廣深居民的口中。
自2020年接手父親位于邵家渡街道東昆村的藍莓基地后,林紫薇不僅闖出了一條特色農業致富路,更帶動村民增收,成為新時代新農人的鮮活縮影。
回鄉逐夢,藍莓田里寫青春
晨曦微露,林紫薇便已穿梭在樹間采摘藍莓。“早熟果賣得差不多了,現在摘的是晚熟品種,同時我們也要做好果樹的日常養護。”談起自家的藍莓,林紫薇如數家珍。從早熟的奧尼爾、優瑞卡,到晚熟的蜜思帝、萊格西等,各種藍莓品種的特點,她都爛熟于心。誰能想到,5年前還是“門外漢”的她,如今雙手已在枝葉間翻飛如燕。
“起初真沒想太多,就覺得自家藍莓比超市賣的甜。后來發現這果子花青素含量高,于是就琢磨著怎么讓更多人嘗到我們的‘家鄉味’。”談及初衷,林紫薇的語氣里透著對土地的熱忱。
毫無農業經驗的她從零起步:跟著父親學辨品種、研施肥修剪技巧,利用碎片化時間自學線上營銷。從朋友圈試銷到直播帶貨,從傳統批發到品牌包裝,她用互聯網思維為老基地注入新活力。“每當看到客戶吃到新鮮藍莓時的笑容,就覺得一切努力都值得。”林紫薇說。
多方合力,小藍莓長成“金果果”
在林紫薇奮力開拓的同時,邵家渡街道也積極助力,成為她的堅實后盾。“針對園區運輸不暢問題,街道申請項目硬化道路,降低運輸損耗。我們還在臺州府城景區設立攤位、在街道內開展銷售培訓。”邵家渡街道經濟社會發展服務中心副主任綦再華介紹,一系列舉措不僅保障了鮮果品質,更讓藍莓品牌逐步打出知名度。
多方合力之下,林紫薇經營的臨海市雙圣水果專業合作社迎來蛻變。2024年,合作社不僅將藍莓銷售年產值提升到了200余萬元,還為村里提供了20余個就業崗位。采摘工梁愛飛笑著說:“去年干了一個月掙了5000多元,所以今年我把姐姐也介紹來了。”
“誰不說俺家鄉好”。一顆顆酸甜可口的藍莓,如今成為村民家門口的“金果果”。
農旅融合,青春力量賦能鄉村振興
有人說,人生只有兩條路——追夢和回家。而林紫薇把它們合成了一條路,那就是回家追夢。
談及未來,她眼中閃爍著光芒:“接下來,我們想進一步推廣品牌,引進新品種,讓顧客體驗風味碰撞。”她告訴記者,她正探索農旅融合路徑,計劃將藍莓基地打造成集采摘、觀光、科普于一體的休閑農場,帶動更多村民加入共富賽道。
從都市霓虹到鄉土芬芳,林紫薇的故事印證著青春的另一種可能。當越來越多年輕人像她一樣將夢想根植于田野,一顆顆藍莓便不再只是果實——它們甜了舌尖,暖了民心,更成為鄉村振興畫卷中一抹鮮活的青春注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