年關將至,而大田“百日破百難”項目攻堅戰場上戰鼓猶酣。1月27日,方家弄村的村民代表在土地征收協議上簽了字。至此,大田銅盤山智能制造產業園項目攻堅團隊僅用3天時間,提前2個月攻破了5個村367.88畝土地的征收工作。
高端高新產業集群,先進制造業集聚,臺州智慧物流倉儲中心……大田銅盤山智能制造產業園繪就了大田工業經濟發展的新藍圖。“土地征收工作的推進,為產業園的打造起好了步、開好了局,也提振了大田干部群眾干事創業的激情值。”大田街道一位干部高興地說。
園區建成后
可望再造一個“大田工業”
近年來,大田工業經濟呈井噴式發展。去年,街道工業總產值達141億元,同比增長56%;規上工業總產值達82億元,同比增長47%,增速居全市首位;財政收入達7.5億元。
高速增長的經濟急需新的平臺來突破,大田銅盤山智能制造產業園項目應運而生。該項目總投資約55.5億元,規劃總用地面積1466畝,位于大田街道方家弄地塊北部,毗鄰方溪水庫移民安置區,南接351國道,距甬臺溫高速公路臨海北出入口僅2公里,是以智能制造、智慧物流、數字電商為主導,兼容人居生活、商業服務為一體的綜合功能園區。園區建成后,將主要圍繞“高端高新產業集群中心、先進制造業集聚中心、臺州智慧物流倉儲中心”三大定位,致力打造臨海城區智能制造產業新地標。
因其產業層次高、創新能力強、帶動潛力足、落地見效快,該項目在我市“古城崛起、突破跨越”項目謀劃擂臺賽中榮獲二等獎。
大田街道黨工委副書記、辦事處主任王臻告訴筆者:“園區計劃5年內建成,投產后可望年總產值突破百億元,解決就業人口近1萬人,再造一個‘大田工業’,助推臨海智造體系縱深發展。”
挖潛“擴”地 地盡其用
為加強城區工業土地供給,響應市委市政府“確保城區工業用地不少于20平方公里”的目標,大田街道主動謀劃,通過礦地綜合利用,積極探索了一條開山“造”地、挖潛“擴”地的新模式,全面盤活近400畝的“沉睡”山地,并與周邊原孔岙小型工業園、白石區塊土地集中連片開發,最大限度地發揮土地資源效益,讓“碎片化”土地集約成一個超千畝產業園,為大田高質量發展提供土地要素支撐。2021年12月17日,隨著白石20-2地塊的成功出讓,擬上市企業亙古電纜即將在該園區落地。
為加快項目推進,市領導多次實地勘査、調研指導,市自然資源與規劃局等多部門聯動,多次專題協調、把脈問診,街道項目攻堅團隊更是大干快上、全力爭先。今年1月22日,區塊礦地綜合利用項目林地定界勘測工作完成,勘測定界面積最終確定為367.88畝,涉及白石、孔岙、橫溪、方家弄、大田劉5個行政村。
攻堅團隊錨定目標不放松
自“百日破百難”攻堅行動啟動以來,大田銅盤山智能制造產業園項目攻堅團隊做足做細入村動員、測量等前期工作,還成立了項目要素保障專班,對于村民們關心的邊界確認等問題,專班成員全天候協調溝通、蹲點解讀,全力為項目排憂解難、保障護航。
白石村是土地征收任務最重、體量最大的村,土地征用面積占了產業園總面積的三分之二,駐村干部吳加飛成了攻堅的“主攻手”。不管是晨曦還是夜晚,不管是寒風凜冽還是大雨傾盆,吳加飛都忙著挨家挨戶做村民代表工作,與他們講政策、拉家常、答疑惑,爭取他們的支持。
林地定界勘測后,雨連日下著,但擋不住項目團隊的攻堅熱情。街村兩級干部召開村民代表大會,詳細傳達林地征收范圍、面積及相關政策;分組入戶,與每個村民代表談現狀、謀發展、話未來,并針對他們的疑慮和擔憂進行一一解釋和回應。
功夫不負有心人。項目負責人、大田街道人大工委主任羅永安說:“我們攻堅團隊全體成員錨定目標、上下齊心,連續奮戰70多個小時,提前2個月完成367.88畝土地征收工作,干出了大田力度、大田速度。接下來,我們將揚鞭奮蹄,計劃2月底前完成項目立項,確保年底前土地掛牌出讓、項目順利開工。”
大田街道黨工委書記葉劍表示:“銅盤山智能制造產業的打造,將對大田工業發展、產業布局、區域價值提升有非常重要的戰略意義,助推大田產城融合現代新城發展的提檔升級。我們將繼續發揚鐵軍精神,勠力同心、大干快上,全力突破‘百日破百難’各個項目難點、堵點。我們堅信,百日可破百難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