時光如箭,上半年的成績單已塵埃落定;歲月如歌,下半年的奮進曲已然奏響。臨海這座千年古城,從來不是歷史的標本,而是奔涌的長河——上半年用實績證明“古城能破圈”,下半年更要用拼搏詮釋“實干可登天”。
上半年的文旅突圍,堪稱“破繭成蝶”的典范。臨海以“千年古城復興”計劃破局,在府城青磚黛瓦間寫下“文化是最好的流量密碼”。今年春節,臺州府城接待游客超157萬人次,前三天游客數登頂全國古城古鎮類5A景區榜首;“2025年全國縣域文旅融合綜合競爭力百強”中,臨海以99.89分躍居全國第四、浙江第一。古城墻上的青苔歷經千年仍葆生機,恰如臨海的文旅活力——傳統從不是包袱,而是可不斷刷新的起跑線。
產業經濟的躍升,彰顯“硬核實力”的底氣。實體經濟是根,創新驅動是魂。汽車機械、時尚休閑、現代醫藥三大主導產業加速向“百億龍頭、十億板塊、億元群體”邁進,發展勢頭正勁的臨海企業共同詮釋著“股份合作經濟發源地”的生命力。頭門港的巨輪鳴笛昭示:從“公鐵水聯運”國家示范到中歐班列“臺州號”常態化,開放的胸懷有多大,發展的舞臺就有多廣。
成績是里程碑,更是起跑線。行百里者半九十,當前的區域競爭已非“慢步走”的跟跑,而是“百米沖刺”的較量。臨海的清醒之處正在于:文旅爆紅后如何避免“曇花一現”?產業升級中怎樣打破“路徑依賴”?答案只有一個:把“成績歸零”當常態,讓“持續精進”成為習慣。
下半年的文旅深耕,需“繡花功夫”與“戰略眼光”并舉。要深知“流量易逝,留量難得”,打好“基因解碼、活化傳播”組合拳,堅持以文塑旅、以旅興文,大力發展文旅首發經濟、賽事經濟,辦精辦好柴古唐斯括蒼越野賽等品牌賽事,謀劃推進梅浦秘色特色街區、西門街早市等項目建設,著力打造“中國第五大古城”。
產業升級的攻堅,必須啃下“硬骨頭”。“創新是第一動力”要轉化為企業研發投入的增長曲線。全市上下要繼續以三大牽引性抓手攻堅行動為主線,全面推進“五大突破”、打造“三大示范”,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,轉型升級傳統產業,培育壯大數字經濟、氫能等新興產業,前瞻布局十大產業平臺矩陣,讓產業發展成為臨海奮進GDP千億強市的“硬脊梁”。
民生改善的答卷,要寫在“群眾的心坎上”。發展的溫度,取決于民生的刻度,教育醫療的優質均衡、養老服務的貼心便捷、鄉村振興的全面推進,都是“幸福臨海”的核心指標。要牢牢抓住滿足“人的需求”這一核心關切,深入實施公共服務“七優享”工程,加快完善“15分鐘公共服務圈”,真正把城鄉社區和美鄉村打造成為全齡友好的溫馨港灣。
志不求易者成,事不避難者進。下半年的征程上,愿我們以“古城墻般的堅韌”直面挑戰,以“靈江水般的奔涌”勇闖新路。當每個臨海人都成為“追夢人”,這座城市必將在高質量發展的賽道上,跑出“更快、更高、更強”的新紀錄——千年古城的新傳奇,永遠由實干者書寫,由奮進者鑄就!